2007年初,权威葡萄酒杂志《Wine Spectator》发布了各产区新上市葡萄酒的品鉴评定,一支2003年份的酒商酒击败一众顶级名庄,荣登勃艮第榜首。这支香贝丹特级园出自年轻的酒商Nicolas Potel之手,此时,这家酒商成立还不到10年光景。
在外界看来,这个腼腆的年轻人如黑马般杀出,实属意料之外。而在勃艮第人眼里,这份荣誉早就有迹可循,故事或许要从他的出生开始说起。
勃艮第的沃尔内 (Volnay) 曾经深承法王路易十一和路易十四的喜爱,如今早非热门产区,可谓历史云烟。
当地有个老牌酒庄,名为金芽庄。它最早属于勃艮第公爵,15世纪时转手法王,到了19世纪中期,酒庄又划入酒王罗曼尼康帝的时任庄主布洛谢 (Jacques-Marie Duvault-Blochet) 囊中。
金芽酒庄与康帝共主仅十几年,后来辗转几次,1964年来到Ferté、Potel和Seysses三家族的手里。
我们要说的故事,由此开始。
少 年
少年Nicolas在金芽庄长大。
他的父亲,勃艮第教父级人物Gérard Potel打理着这座酒庄。在勃艮第重量轻质的六七十年代,这位农学家已着手改良葡萄的成熟度和集中度,率先强调分拣台和酒庄内装瓶的概念,为Roumier等后辈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 金芽酒庄(Domaine de la Pousse d’Or)
Nicolas在澳洲、加州的几家名庄工作过一段时间,1996年回到法国。此时的金芽庄股权分散,三家联合话事期间,澳大利亚的几股资本亦有注入,在后期,澳洲股东逐渐掌握了话语权。
Nicolas设想,总有一天,要和父亲打造一家Potel家族的酒庄或酒商。
只是谁也没料到,1997年,父亲Gérard突发心脏病离世,年仅61岁。失去有力的管理者后,金芽庄前途不明,紧接着,澳洲资方将酒庄转卖给了Landanger家族。
失去了留下的理由,Nicolas几乎是净身出户。没有土地,想酿酒,那就是做酒商,收葡萄了。他的酒商公司Maison Nicolas Potel不久后在夜圣乔治小镇成立,或许比他的预想更仓促。
一句题外话是,从金芽庄走出来的并不只Potel家的Nicolas一人,还有Seysses家族的Jacques。葡萄酒本不是Seysses家族主业,他是受父亲影响爱上葡萄酒,在金芽庄做过学徒后更加确定自己要以此为事业。1967年,Jacques创立了自己的酒庄杜雅克Domaine Dujac,如今已是勃艮第招牌之一。因是另一条世界线,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鬼 才
就这样,青年人Nicolas的微型酒商开张了。
在经历了这么多不幸之后,老天还是为他降下了一颗幸运的火种。
Nicolas还没来得及为酿酒原料发愁,父亲的追随者们就出现了。
他们同情他的境遇,又认可他的实力。父子两代积累的声望和人情让他不算费力就接触到了优质葡萄源头:被父亲帮助过的Roumier、Lafon等名家提出为他供应葡萄,他的酿酒事业得以推进了下去。不少特级园也对他敞开大门:科通、依瑟索、洛奇园、邦内玛尔……
北上夏布利,南探马孔、甚至博若莱,勃艮第到处都有Nicolas的身影。
他从优质地块源源不断采购葡萄,与供应商维持长期合作以确保果实质量。他喜欢探索繁复的风土,所以小批量酿造了不同风土的精品酒;到2002年,他已经推出了50个产区酿造的120款葡萄酒。
就这样过了几年,名气飙升的Nicolas已成为勃艮第的重要酒商之一。著名酒评人Clive Coates盛赞他的酿酒「是一种天赋」。他年纪轻又好人缘,很多坐拥精品葡萄园的种植者愿意把果实卖给他,因为他们知道他能酿出好酒。他们说:他是一个有才且执着的人。
他才华横溢,百折不挠,背负着理想和众人的期望。
造 诣
虽说是酒商酒,Nicolas Potel的酒饱满甘醇,又维系了清澈感,能跻身金丘顶流葡萄酒之列。
人们常说,如何评价一家葡萄酒品牌的造诣?不是看他们最贵的酒做得如何,而要看入门餐酒做得好不好。对于Nicolas也是如此。
他的勃艮第大区酒平衡而纯净,没有冗余的桶味或过度萃取,原汁原味,让葡萄园的风土和年份特质得以淋漓展现。
他曾表示,酒的品质取决于在葡萄园里的那些时间。他是生物动力法的倡导者,与他合作的许多酒农都是有机种植者。他坚信葡萄园和酒窖中的生命能量可以影响葡萄酒的品性,同时,他只青睐35岁以上的老藤。
他崇尚自然的方法论延伸到酿酒。
Nicolas Potel的风格古典而纯粹,在经历严苛的分拣后,他会用梗成熟的葡萄整串发酵,提炼风味。他非常谨慎,尽少人工干预酿造,采用天然酵母发酵,当然,为了保护酒的原本风味,Nicolas酿酒不做下胶,极少过滤,装瓶时间会根据月相完成,二氧化硫用量比许多酒庄低得多。
他从不过度萃取,也不依赖橡木桶。Nicolas熟成通常使用20-30%的新桶,某些年份的特级园则可能采用更高的新桶比例,桶陈达到14-18个月时长。
如今,Nicolas Potel的酒商酒年产量达到30万瓶,酒标上「Nicolas Potel」的大名就是质量的保证。
新 生
「葡萄园本身才是历史,葡萄酒不过是一时的诠释。酿酒之人所需要的不是百年基业,而是天赋和最好的原料。」
这或许应和了Nicolas的想法。
他的才华和勤勉支撑了他的雄心,但也有掣肘之弊。千禧年初,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与酒商业务的高速发展使得他现金流时时吃紧。为了扩张业务,Nicolas将公司股权卖给酒商Labouré-Roi的老板Cottin兄弟以换取资金,他本人仍留在公司工作。资金充裕后,他的实控葡萄园数将增加,可以大幅削减对酒农的依赖。
不过,合作还没几年,Cottin兄弟与Nicolas之间的气氛却紧张了起来。
2005年,Nicolas在博讷丘建立了酒庄Domaine de Bellene,2008年又推出了酒商品牌Maison Roche de Bellene (Bellene是博讷市Beaune的古名) 。
在Cottin兄弟看来,Nicolas的一系列「副业」与原有的酒商业务构成了竞争关系。而Nicolas则认为,Cottin兄弟从一开始就不认同自己「小产量+多酒款」的想法,两边道不同不相为谋。
毕竟,Nicolas曾经在5年间推出50产区的120款葡萄酒,这种百花缭乱式的打法不像热衷大单品的酒商,更像侠客。但商业和江湖不同。
在2009年的春天,两方分道扬镳,Nicolas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同名酒商。
尘埃落定
Nicolas Potel走后,酒商Nicolas Potel照常运作。这里仍然保持着极高标准和质量。酿酒师Brigitte Putzu曾与Nicolas并肩工作,如今接过了他的衣钵。
Putzu对于勃艮第细琐繁复的风土有着深入了解,她在酿造过程中尽少人工干预,以期反映出背后风土的典型性。在这一点,她和Maison Nicolas Potel可谓是一脉相承。
至于Nicolas本人,他就像一个永远停不下来的追风少年:或许是勃艮第这片土地孕育了太多他想酿明白的风土,风土不尽,他的流动不止。
而在古老的土地看来,他一直追逐的其实是自己,所以才会永远奋勇向前,永远姿态年轻。自我追赶的这些年,风土不过是一种交通媒介。
「最魂牵梦萦的酒,永远是还没酿成的下一瓶。」
不变的是风土,流水的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