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总是和甜蜜的糖果绕不开关系,翻翻当时口袋里的零食:跳跳糖、大白兔、麦粒素、大大卷、果丹皮和喜之郎果冻,这个时候要是谁掏出一盒包装精美的酒心巧克力,那可真是豪华版配置,睥睨众生。
那么,你小时候吃过的酒心糖长什么样子?关于这个问题,差不多可以掀起一场类似“南北甜咸大战”式的争论,有的人说酒心糖应该是这个样子↓
有的人说酒心糖明明是这个样子啊↓
事实上,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酒心糖,确有“洋气小酒瓶”和“粽子窝窝头”之分。
那些用五颜六色彩纸包扎的“窝窝头”,只有一层薄薄的巧克力外壳,中间是白砂糖结晶包裹的酒,分量十足。酒心多采用国产白酒,高级一点的会用五粮液啊、茅台啊什么的,朴实点的用二锅头也有。“窝窝头”酒心糖和巧克力关系不大,更像是传统的“糖”+酒,非常甜,也非常容易“吃醉”。
另外一类“洋气小酒瓶”,貌美颜值高,是爸爸出差带回的最好礼物之一,也是节日里茶几上最受女孩子追捧的甜食。“洋气小酒瓶”的巧克力层更厚,糖衣更薄,酒心多有烈酒的成分。将这些五颜六色的迷你小酒瓶摊开在手心,看着酒瓶上写着看不懂的英文名字…….好像一下子升级到神秘的成人世界,小心翼翼撕开锡纸,一口咬下去,熔岩一般喷薄而出的酒液瞬间占领了味蕾的上风,紧接着是香醇浓厚的巧克力、甜蜜的糖衣…..它们终于完美的融化在一起,这甜蜜的微醺催生出幻想,奇妙得就像置身《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观光船。
1.From where?
是谁发明了酒心巧克力?这又是个可以让欧洲各国争破头的问题。有据可考的是,1912年,比利时巧克力商人Jean Neuhaus II第一个发明了夹心巧克力“Praline”,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的杏仁夹心糕点,比利时的“Praline”开创了在巧克力中添加各种成分作为夹心的历史: 坚果、焦糖、咖啡、樱桃,还包括各式各样的烈酒和利口酒。
Neuhaus的Praline夹心巧克力
同是20世纪初,沙俄商人秋林在哈尔滨开办了秋林洋行,带来了有着浓厚俄罗斯风味的红肠、格瓦斯、马迭尔雪糕、大列巴面包,还有已经流行于欧洲的酒心糖。当时,这种精致的巧克力已经不再专属于中上阶层,而是和那个时候的“西风”一道,吹入了寻常百姓家。
秋林公司的酒心巧克力
民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梁秋实先生晚年时回忆起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做馆长的日子,说起那时还只是个图书管理员、生活拮据的江青曾经向他借过两角钱,就是为了买酒心巧克力吃。
老牌“酒芯糖”包装
酒心巧克力里面可以放些什么酒?白兰地、伏特加、马天尼、苦艾酒、干红、香槟、啤酒、苹果酒、泸州老窖、五粮液……只要你敢想,其实放些什么都可以。为了一探酒心巧克力的真相,我们特别采访了巧克力界的葡萄酒达人、“chocovine”手工巧克力品牌的创始人、“Chocolate Lady”-Fanfan。
2.红葡萄酒×巧克力
Fanfan说巧克力和葡萄酒是一对非常互补、有惊喜的CP。他们尝试用三种非常男性化的干红来制造巧克力酒心,他们分别是Barolo、Tempranillo以及Malbec。Barolo强劲、余味悠长、高酸;Tempranillo厚重、带有涩涩的可可和烟熏味道、和巧克力相处和谐;Malbec成熟丰满、圆润、有烘培和烟草的味道。
总的来说,这几种干红和巧克力相遇时,扮演的是很‘men’的角色,会很‘照顾’巧克力的优雅和醇香,但因为本身的浓郁和厚重,也不失‘存在感’,这让它们在结构和口感上‘旗鼓相当’,形成了完美的融合。
3.白葡萄酒×巧克力
如果说红酒和巧克力是绅士和淑女的一支圆舞曲,那么干白和巧克力的搭配就像是不被看好的姐弟恋啦!一方面因为白葡萄酒的酒精度偏低、不够稳定,另一方面因为白葡萄酒普遍高酸,和巧克力搭在一起会形成很不愉悦的口感,干白葡萄酒果然就像是还没有成熟稳定的小弟弟;
至于甜白呢,其实在口味上和巧克力是很配的,但是就像干白一样,很多甜白度数太低、酒中的水分较多,而水和巧克力是“水火不容”的存在,调配的时候不好调,一旦处理不好酒心就很容易坏掉,甜渣党党魁奥哥哥在去匈牙利托卡伊产区朝圣时,特别绕道购买了当地著名的托卡伊酒心巧克力,味道那叫一个酸爽,慎买!
4.烈酒/利口酒×巧克力
然而和巧克力配一脸的还是高度数的酒,烈酒本身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味道,可以和任何类型的巧克力搭配在一起而“势均力敌”、不显逊色;同时出于延长保质期的考虑,烈酒也是较为安全的选择。其中朗姆酒类的芬芳性最强,也是最常用于巧克力等甜点的元素
同时酒精度高也可以除掉很多酚类物质色素胶体,所以可跟氧气反应的内容物少;另外度数很高的话,引起变质的潜在微生物无法生存。所以在相同的温度及其他条件下,高度数的蒸馏酒更具有稳定性,不易氧化。
如果将浸泡过白兰地等烈酒的樱桃放入酒心,还可以制作出浪漫诱人的樱桃酒心巧克力,比如费列罗的“Mon Chéri”。
作为增添了芬芳物质或糖类的蒸馏酒,利口酒也是常见的酒心巧克力成分。
COINTREAU(柑橘风味君度酒)、Malibu Rum(椰子朗姆酒)、BAILEYS(奶油、香草、可可风味的百利甜)、Drambuie(蜂蜜、肉豆蔻风味的杜林标利口酒)等都可以用来制作酒心巧克力,它们独特的风味可以和巧克力的香气相辅相成。
还有著名的巧克力品牌瑞士莲Lindt,他们细长条的形状应该是酒心巧克力中的明星,主打三种味道:Kirsch(樱桃烈酒), Williams(梨子烈酒) 和 Vielle Prune (梅子酒)。
有收集控的朋友们可以试试在圣诞节前抢购丹麦Anthon Berg的64味酒心巧克力套装,可一举拥有8种原厂名酒:1858 canadian WHISKY 1858,SAUZA,VODKA,GALLIANO, JIM BEAM BOURBON WHISKEY,REMY MARTIN ,COINTREAU和BORGHETTI 。即便不吃,摆在家里看也是极好的。
5.一些意想不到的酒心巧克力
随着保温技术的进步和专业人员数量的增加,那些度数较低的酿造酒也在逐渐丰富着酒心巧克力的种类。比如啤酒
啤酒酒心巧克力
日本的法式糕点第一人的河田老先生也推出了以25度酒精度的日本名酒「森伊蔵」制作的低度烧酒巧克力,只在指定店铺限量发售450盒。
而英国皇室的御用巧克力品牌Charbonnel et walker推出的--香槟果渣白兰地、松露的酒心巧克力,当属酒心巧克力中的贵族,粉粉的包装把一颗少女心都看化了,绝对是情人节最佳礼品呢!
6.酒心巧克力的演变
Fanfan还向我们普及了酒心巧克力的更新换代,像我们小时候吃的那种酒心巧克力早已经是非主流了。那时候的酒心巧克力的主要做法是把酒液和糖浆倒入模具,再撒上淀粉类的材料吸去糖浆的水分,使酒液外形成一层糖衣,以此防止酒精融化巧克力。不过如此一来,酒精和糖浆的味道会喧宾夺主、容易淹没巧克力本身的一些精致味道。
液体酒心巧克力的模具和制作
如今的趋势是,以酒为基础、再加入甜点材料做成“酱心”,代替传统的液体酒心,包裹上上好的巧克力壳,做成我们称之为‘第二代酒心巧克力’的软酒心巧克力。这样的酒心巧克力可以更好的突出巧克力的精致风味、使酒和巧克力融合得更加自然、更能体现出巧克力制作师的技术和匠心、提供了更多创意空间、也丰富和延长了酒心巧克力的余味和回甘。”
软心手工酒心巧克力
是以酒为心、复古怀旧,贪恋那一份流动的微醺?还是以巧克力为魂,创新沉淀,探索最极致的感官体验?相信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偏爱和选择。
不变的是,谈起酒心糖,那任时光逝去却毫不磨灭、长留齿间的沉醉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