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英国在伦敦水晶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盛况空前,大英帝国的先进工业产品大放异彩。这简直是打老对头法国人的脸,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决定于1855年在巴黎也举办世博会。作为国宝的葡萄酒无疑是宣扬国威的上佳选择,于是肩负皇命的波尔多商会委托波尔多经纪人联合会遴选出最好的葡萄酒。经纪人联合会将最好的酒庄分为了五个等级,列作名单上呈。
这段历史想必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其背后的一些小秘密,你又是否了解呢?
1855分级是最早的波尔多葡萄酒分级吗?
根据现存的最早记录,1723年亨利·鲍威尔——威尔士亲王的酒窖主管收到的一封信中,便列出了最好的四个酒庄:拉菲、拉图、侯伯王(当时称为Pontac)和玛歌。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在担任美国驻法大使期间也于1787年记录下了当时的分级,此时已经有一至三级酒庄的区别了。其后的近百年里,不同的分级也持续不断地涌现,1855分级的名单能这么快确定下来,很大程度得归功于这些先行者。因此,1855分级虽远非最早的波尔多葡萄酒分级,但无疑影响力最大的一个。
杰弗逊分级与最初的1855分级对比
1855分级时为何没有引发撕逼大战?
无论是中级庄分级还是圣埃美隆分级,每个新分级的出现都饱受争议,例如2012的圣埃美隆分级宣布之后,各种阴谋论顿时层出不穷。1855分级刚出现时并没有引起酒庄的关注,结果名单被送到巴黎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是连官方也没想到的。世博会结束以后,波尔多商会收到了如潮般的抱怨,有的酒庄因落选而愤怒,有的酒庄因被低估而抗议,但此时木已成舟,分级不容再改写。从此以后,1855分级作为首个受到官方认可的波尔多葡萄酒分级制度,影响力日渐扩大,最终成为了一座难以撼动的里程碑。
如果当时的酒庄知道该分级的影响力会延续两个世纪,必定……
1855分级的酒庄经过盲品挑选吗?
1855分级经过海选、初赛、复赛、决赛、复活赛、总决赛,最终才选拔出了这些名庄。
开个玩笑。实际情况是,在世博会开幕前的一个月,拿破仑三世才突发奇想,要向世界展示法国的葡萄酒。这项紧迫的政治任务让地区议会相当头疼,经过一番讨论,他们最终决定放弃费时费力的品鉴,只通过价格和声望来选拔。这个方针被传达到波尔多商会和波尔多经纪人联合会那里,因此当时没有任何酒庄收到提交酒款参与评选的要求,甚至大多数酒庄都不知道有这回事。对于经纪人联合会来说,这简直是轻车熟路——他们最了解酒庄葡萄酒的品质和价格,短短的十几天,他们就将波尔多最好的红葡萄酒集结在了名单上(同时提交了一份苏玳的顶级甜白名单)。
1855分级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改变?
除了众所周知的木桐酒庄于1973年升为一级庄,1855分级还历经过数次改变,多数是因为酒庄的拆分。例如Château Pichon-Longueville分为了碧尚男爵酒庄和碧尚女爵酒庄,Château Leoville分为了波菲酒庄、雄狮酒庄和巴顿酒庄等。此外有的酒庄也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这些因素让1855分级从最初的58家酒庄变成了如今的61家酒庄。
佳得美酒庄挤入分级的经历也值得一提。当时的佳得美庄主Caroline de Villeneuve作为少数了解到这份名单存在的人之一,在得知佳得美未入选后,她找到经纪人联合会。由于佳得美之前直接向荷兰出口葡萄酒,所以价格信息并不为经纪人联合会所知。于是她向联合会展示了近40年的收据——佳得美的售价绝对具备五级庄的水准。于是佳得美在1855年9月被加入到分级中,此时巴黎世博会尚未结束,这段经历自然也鲜为人知。如今佳得美酒庄在1855分级的名单中写在最后,便是这个原因。
一些其它冷知识:
-
1855分级中大部分酒庄的葡萄酒都没有在世博会现场展览,因为波尔多商会认为在展位上挂一幅画有波尔多葡萄园的地图更具吸引力。
-
不断有人试图改写1855分级,最著名的便是荔仙酒庄的前任庄主。
-
1855分级让酒庄陆续开始在其名称中使用“Château”,在1855年,仅有5个酒庄使用。
-
1855年,勃艮第产区出现了一幅详尽的地图,将数百个葡萄园划分为不同等级,如果没有1855分级,波尔多很可能也走上按葡萄园分级的道路。
-
和勃艮第不同,波尔多列级庄的葡萄园可以随意增减或替换,与1855年相比,如今各个酒庄所拥有的葡萄园风土已与当年大为不同。
参考资料:
《1855: A History of the Bordeaux Classification》 作者:Dewey Markham
《The Wines of Bordeaux: Vintages and Tasting Notes 1952-2003》 作者:Clive Co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