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平时经常给大家更新文章的酒斛网内容总监 Mark刘若晨童鞋,想必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吧?在近日,他已经正式取得了WSET四级证书,以下是侍酒师画报(WineSommelier)对他的采访:
关于Mark刘若晨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在国企从事葡萄酒物流期间喜欢上葡萄酒,从而误打误撞地进入这个行业,现就职于上海酒斛网编辑部,主要负责内容审核和撰稿。
在莱茵黑森的葡萄酒重镇尼尔斯泰因
侍酒师画报: 还是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吧,你是哪一年进的葡萄酒领域,什么机缘?最近在忙些什么?
大家好,我叫刘若晨,89年,射手座,性格超级无敌乐观开朗,从未伤心难过超过24小时,哈哈哈。老家是革命老区江西萍乡,那里群山环绕。在我人生的前22年里,和葡萄酒基本没什么交集。
由于我们在那边读书早,16岁就进入了华东交通大学,念的是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毕业后,我顺理成章地去了厦门的一家国企——建发物流。在工作的前两年,我所在的部门都为建发酒业做供应链管理和仓储服务。日夜与数十万箱的葡萄酒为伴,我也慢慢开始读懂了“Rouge、AOC、Bordeaux、Syrah”等名词的含义。
2012年,我所在的部门业务转型,不再限于供应链管理,而是开始提供进口葡萄酒的下游服务和金融服务。这让我对葡萄酒的兴趣日渐浓厚,于是我去上了WSET二级课,算是正是入行了,到现在也有4年了,不长也不短吧!
莱茵河畔的媒体晚宴上
目前的工作和以前没什么区别,依然是写写文章、码码字。最近我在找教育机构合作,打算利用空闲时间讲讲课,因为以前也做过一阵子讲师,相当喜欢分享知识的感觉。
侍酒师画报: 哪一年过的三级?后来为什么一定要四级?
2013年过的三级。当时过完二级后,对三级充满了向往,觉得挺厉害的,高级品酒师啊有木有!为了学习三级,我辞职去了深圳(当时厦门没法学三级),找了份葡萄酒媒体的工作,9月顺利学完。
过了一阵,我发现三级也挺多的,就坚定了学习四级的决心。正好2014年公司派我去上海待了几个月,我发现这里有数不清的品鉴会和大师班,于是就不想走了。 学四级是因为自己很喜欢干这行,考试是一个很好的鞭策,可以不停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俯瞰西班牙普里奥拉托(Priorat)产区的群山
侍酒师画报: 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知道自己过了四级?什么心情?
在办公室上班的时候,看大家在微信群里聊天,说龙凤的工作人员在打电话通知成绩。这时心情紧张到不行,心率直升了近40。
不一会儿我就接到凤仪亲自打来的电话,说恭喜我第三单元合格了。我当时脑子一抽,还反问她:“只是合格?” 凤仪老师笑着说:“合格已经很不错了。”
心情嘛,自然非常高兴,但总体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当天发挥不错,刚走出考场,我就和同学说肯定过了。现在想想万一没过,要被大家笑死了。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Naples)
侍酒师画报: 能不能简单描述一下你过四级的历程?(拆分为几个小问题吧)
1)你在哪里上的四级课程?
我选择的是北京龙凤美酒的面授课程,所以这两年由于上课加考试,往返京沪两地不下二十次。我一般周五过去,上两至三天课,再赶回上海上班。由于星期天最晚一班回上海的高铁下午五点多就停了,所以每次我都得提前早退,并和凤仪老师说声:“抱歉,我要赶火车!”
最初本来选择上海的ASC学习四级,毕竟我目前住在上海。但是因为当时ASC开课要比龙凤晚半年,我实在迫不及待,便选择了龙凤。事实证明凤仪是非常棒的老师,她丰富的经验和学识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班这次共有5个人拿到四级证书,而且都是全部单元一次通过,这里面少不了凤仪老师的一大份功劳。
在巴黎圣母院
2)四级一共考几门?每门的难度在哪里?
六门。我觉得其他几门都比较简单,第三单元公认最难,最费神。
第一单元葡萄酒市场:比较简单,包括两篇英文论文。一篇会提前告诉你话题,你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功课,最后在考场上根据试卷的具体要求写完。
另一篇论文更简单,虽然字数要求多,但是可以在家写,有空查阅大量资料和文献,还可以反复修改(可以找英语大神改改语法),最后递交上最让你满意的作品。
第二单元葡萄酒的种植和酿造:送分单元,内容很干货,但全部是选择题。即便你忘记了具体的内容,看到选项也会想起来,因此几乎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如果改成简答题,我相信通过率会极低,哈哈。
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Pellegrino酒庄
第三单元静止葡萄酒:考察全世界所有产区。上午考品鉴,下午考理论,中午只来得及啃个面包,对脑力和体力都有要求。
这个单元内容太广,但又考得很细,一个人名(如Robert Mondavi)、一个冷门葡萄品种,如特洛迪歌(Teroldego)、一个芝麻大小的产区,如意大利瓦尔泰利纳(Valtellina),都可能成为一道简答题。
而且大部分题目不是简单地考验你的记忆力,需要你把不同的知识串联起来,对一个事物有整体理解。
另外,考试的时间非常紧张。如果没记错的话, 理论考试用时2个半小时,需要回答五大题。我从头到尾奋笔疾书,没有丝毫停顿,考试结束时居然才刚写完。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应该把重心放在得分点上,千万不要答非所问。
我和同事Oliver在考试之前归纳了考题类型,比如葡萄品种、历史题、工艺题各答什么。这样碰到相关的题型,就不用浪费时间去临时整理答题思路,也不会写无谓的废话或错失简单的得分点。
这个单元不花时间几乎不可能通过。最后冲刺我花了两周背笔记。至于笔记,天知道我整理了多久。因为强迫症,我浪费了太多时间调格式!!!
西班牙卡瓦(Cava)佩内德斯(Penedes)产区
科多纽酒庄(Codorniu)酒庄
第四单元烈酒:痛苦程度仅次于第三单元。记得当时上课的时候,我从早到晚喝几十种烈酒,上午还算清醒振奋,下午则困到无以复加,还得忍受高酒精度的煎熬。同学们一个个都生无可恋的表情。
第五单元加强酒:非常愉快。学完这块知识的小伙伴们,都爱上了喝加强酒,尤其是马德拉白葡萄酒(Madeira)啊!这个单元内容极少,就波特、雪莉、马德拉、自然甜、路斯格兰(Rutherglen),风土、葡萄品种、发酵前/中/后加强、是否氧化陈年、分级、著名酒庄和品牌,就这些啦!
第六单元起泡酒:和加强酒一样简单,喝起来也轻松有趣,谁能不爱泡泡呢?品鉴更是简单,两大类风格:酵母重/陈年久vs果味清新。这个分清楚了,品鉴笔记很好写。
在德国新天鹅堡
3)记忆知识是不是主要的获胜法宝?
葡萄酒学的好不好,主要考验的是整体理解能力。一位葡萄酒大师,能把市场、种植、酿造、风土、人文等所有因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葡萄酒世界,这才是葡萄酒的魅力所在。
否则单纯的记忆,任何人都会觉得枯燥吧?我平时都懒得看书,但是一看起来,就发现很多东西不懂,特别有发现的乐趣,根本停不下来。
当然,考试靠的就是记忆,而且很多是短期记忆。我相信每个人考试前的几周都是自己的巅峰期。考完懈怠了,就会忘记一些东西,因为考前突击记忆的内容和细节真心太多了。我觉得知识就像单宁,需要时间来不断沉淀,考完四级如果不继续努力,真的很容易闹出笑话。
在米兰圣母百花大教堂
4)盲品环节,有什么心得?
木有心得,多喝就好。WSET选择的酒款都非常典型,不要有太大压力。考试时按照葡萄酒品评体系(SAT)的规矩来写品酒笔记,通过妥妥的。话说我考试时太紧张,把桃红写成白葡萄酒,拿了个零分,幸好其他几组表现不错。
一共12款葡萄酒,分为四组,每组3款,都有相应提示,如:以下三款酒来自同一国家,以下三款酒采用同一葡萄品种酿造,或者以下三款酒有共同联系等。
除了固定的外观、香气和口感部分,下面需要回答的内容也不一样。有的问酿造工艺,有的问质量水平,需要随机应变。每款酒最多花10分钟,不要过于纠结,一定要答完所有的酒款!
5)身在葡萄酒领域,烈酒部分的考试难不难?
讲真,理论简单,品鉴有点难,毕竟我平时很少去酒吧,此前更是一滴烈酒(包括白酒)都不沾。考试前买了一堆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朗姆等,让太太倒酒给我盲品,逼着自己喝,结果顺利通过了。
6)游历酒庄,是不是对考试有很重要的帮助?
对考试不重要,书本上的内容足够应付考试。但是不游历产区和酒庄,永远只是纸上谈兵,无法体会一个产区或酒庄的灵魂所在。
Brunello di Montalcino的San Polo酒庄内
另外,当你真正到访过一个地方,所有的土壤、地貌、气候、葡萄品种、工艺习惯等知识,会永远地镌刻在你的脑海中,绝对忘不了。另外,当你发现书本上的知识被现实所验证或否定时,心情都会很激动,相信学习葡萄酒的人都会懂!
而且我觉得做葡萄酒这行的好处就是,出差基本等于旅游,到世界各地的产区看看,体验一般游客体验不到的事物。世界上最美的工作也不过如此,哈哈!
在西班牙里奥哈的Bilbainas酒庄
侍酒师画报: 行业内很多人都在准备四级,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有什么经验教训来分享?
不管三级还是四级,学习WSET的人越来越多,葡萄酒的专业化是行业的必然趋势。学习四级的两年时间,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含金量十足的证书,也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葡萄酒的认识也会愈来愈深刻。
此外,一轮轮的考试就像一波波的海啸,足以鞭策你不断学习,再也懒不起来。如果你工作或者家庭很忙,请在报名前考虑清楚,是否能在考试前抽出稳定的时间来静心看书,否则你就是白扔几百张毛爷爷。四级也是通往葡萄酒大师的奠基石,如果你打算把葡萄酒作为一辈子的事业,建议尽早做准备!
在莱茵高的Peter Jakob Kühn酒庄内品鉴
侍酒师画报: 你准备怎么处理笔记?撕了烧了还是其他?
我的笔记是电子版,近30万字,平时作为资料查阅起来非常快。笔记不打算外传,有点像自己的日记,平时点点滴滴的知识,都满满记录在里面,聚沙成塔,持续保持更新。
文章来源:侍酒师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