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腾讯推出了微信指数功能,官方对于这个功能是这样介绍的:“基于微信的大数据分析,微信指数能够反映不同关键词在微信内的热度情况。微信指数的计算范围包含且只包含微信搜索、公众号文章及朋友圈公开转发的文章。”
也就是说,通过微信指数,我们能了解一个事物在微信里的曝光度和受关注程度。作为一款月活跃用户近9亿的应用,微信几乎是所有人日常生活里的必备工具。微信指数超过百万的关键词,基本都是近期的绝对热点,例如:
最近被媒体和黄牛疯狂炒作的奶茶店——喜茶:3983233

韩国乐天事件——乐天:6340265

微信指数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除了让我们知道热点,还能看到其走红开始的时间。观察上述两个热词的微信指数,你会发现之前无人对其问津,分别在三、四月初才突然爆发,瞬间攀上高峰。
我们在微信指数中搜索了一些葡萄酒关键词,并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由于微信指数每天都会更新,且指数波动较大,因此我们以近三个月的日常平均指数做对比。
葡萄酒和其他主流酒类的对比
葡萄酒 + 红酒 :
啤酒:
白酒:
鉴于很多中国人把葡萄酒念做“红酒”,因此把这两个词放一起统计,日均指数约150万。虽然葡萄酒和啤酒(日均约150万)、白酒(日均约200万)相比,市场规模还差距悬殊,但是单从微信热度来看,葡萄酒已经丝毫不落下风。白酒消费者大多上了年纪,而爱用微信发朋友圈的年轻人,显然更关注葡萄酒和啤酒。从变化趋势上来看,葡萄酒的热度也更加稳定。
不同葡萄酒类型的对比
起泡酒:日均约15000
红葡萄酒:日均约13000
白葡萄酒:日均约8000
桃红葡萄酒:日均约2000
虽然中国市场上,起泡酒的市场份额比红葡萄酒小太多,但热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近两年来各国起泡酒的宣传都相当到位,尤其是意大利的普洛赛克和阿斯蒂。而在中国,起泡酒特别受到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2016年,中国跻身十大起泡酒进口国之列(排名第十),虽然总进口量仍然偏低。但IWSR预计在接下来的5年间,中国起泡酒的消费量还会增加50%。 至于桃红葡萄酒,依然非常小众。
哪个葡萄品种最受欢迎?
1. 长相思:日均约50000
2. 西拉 / 设拉子:日均约20000
3. 赤霞珠:日均约7000
4. 梅洛:日均约7000
5. 雷司令:日均约5000
6. 黑皮诺:日均约5000
7. 霞多丽:日均约4000
长相思虽然排第一,但是水分较多,从上图的曲线上可以看出,“长相思”这个词在2.14情人节前后产生了爆炸性增长,可怜天底多情人。
西拉表现非常突出,远超赤霞珠和梅洛,既说明了澳洲酒广受欢迎,也与澳洲酒宣传时注重品种密不可分。
主流品种里霞多丽垫底,难道真应了那句老话?——‘Anything but Chardonnay’
哪个产区最火爆?
香槟 :日均约80000
毫不意外地秒杀其他产区。毕竟在国人的心目中,光是香槟这两个词,就足以表达他们对贵族生活的那份美好想象。
波尔多:日均约30000
勃艮第:日均约20000
法国的产区包揽前三甲毫不奇怪,而且远远把其他各国的葡萄酒产区甩在后面,毕竟中国人对葡萄酒的印象,是如此强烈地与法国捆绑在一起。作为新贵们最为追捧的产区,勃艮第的名声也在日渐赶上波尔多。
哪个国家曝光最多?
1. 法国葡萄酒:日均约25000
2. 澳洲葡萄酒:日均约10000
3. 意大利葡萄酒:日均约8000
4. 西班牙葡萄酒:日均约5000
5. 新西兰葡萄酒:日均约3000
6. 德国葡萄酒:日均约2500
7. 智利葡萄酒:日均约2500
8. 美国葡萄酒:日均约2000
9. 南非葡萄酒:日均约2000
10. 阿根廷葡萄酒:日均约1000
虽然与去年的进口量排名不太相符,但是法澳意西这几个葡萄酒强国占据前列并不意外。与庞大的进口量相比,智利的指数显得偏低。
五大名庄指数
拉菲:日均约100000
拉图:日均约40000
玛歌:日均约6000
木桐:日均约4000
侯伯王/红颜容/奥比昂:日均约800
不多解释了,给我来瓶82年的拉菲!
国产品牌热度榜:
张裕葡萄酒:日均约40000
长城葡萄酒:日均约3000
威龙葡萄酒:日均约2000
王朝葡萄酒:日均约1000
虽然张裕势力最大,但这些葡萄酒大品牌加一块,还没有茅台和五粮液的零头多,白酒依然是中国酒水市场的霸王。
其他有意思的数据:
奔富:日均约35000
“奔富”的平均指数相当高,可以说是中国消费者最熟知的葡萄酒品牌。在1月中旬迎来了一波小高峰,因为在这段时间,“奔富股份”宣布获得“奔富酒园”注册商标中国唯一使用权,引起了业内人士的热议。
冰酒:日均约10000
以甜蜜、纯洁为卖点的冰酒,在2.14情人节这天直冲云霄,居然超过了130万,其实冰酒平时的指数也相当不错,保持在1万左右,无疑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葡萄酒类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