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国产葡萄酒多年的本土酵母问题,被西农的科研团队突破了 | 专访刘延琳教授
时间:2022-06-15 16:54:33 来源:暂无 作者:暂无
若不是这次的科研成果被各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很多人或许跟我一样竟不知道,原来一直以来,我国的葡萄酒产业都严重依赖较为单一、进口的葡萄酒酵母,长期存在被进口葡萄酒酵母“卡脖子”的技术隐患和产业风险。


这是一个崭新的改变,是时候把眼光投向国内本土的葡萄酒酵母了。

若不是这次的科研成果被各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很多人或许跟我一样竟不知道,原来一直以来,我国的葡萄酒产业都严重依赖较为单一、进口的葡萄酒酵母,长期存在被进口葡萄酒酵母“卡脖子”的技术隐患和产业风险。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刘延琳教授主持的“中国本土葡萄酒酵母种质资源创新和产业化应用”项目成果通过了成果鉴定由刘延琳教授团队历时22年研发的2株优良葡萄酒酵母,实现了我国本土葡萄酒酵母“从0到1”的突破,成功填补了这一行业空白。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葡萄酒学院


同时,经过近10年规模化产业应用,该科研成果已经实现对进口葡萄酒酵母30%的国产化替代。


消息发布之后,业界备受鼓舞,科学网、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纷纷发文报道。这也让更多人看到中国葡萄酒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


▲ 刘延琳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赞许称,刘延琳和她的团队长期以来在葡萄酒研发方面持之以恒,不受诱惑,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典型研究。


据了解,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刘延琳团队开始对本土酵母资源进行收集、挖掘、鉴定和优选,建立了保藏2万余份本土葡萄酒酵母的种质资源库,开发了典型特征突出、综合性状优良、功能细分的系列本土酵母菌近30株。


▲ 刘延琳教授

经过反复研究测试,刘延琳团队发现CEC01和CECA这两株本土优良葡萄酒酵母具有耐受力强、发酵力强、香气表达力强的特点,于是通过与安琪酵母的合作,在2013-2014年率先将其投入产业化应用。


据了解,该科研成果先后在宁夏御马酒庄、圣路易丁、保乐力加贺兰山酒庄、兰山娇子、华昊酒庄、宝石酒庄、云漠酒庄、新慧彬酒庄(尚颂堡)酒庄,甘肃夏博岚酒庄、祁连酒庄、莫高酒庄、国风酒庄、紫轩,内蒙古汉森酒庄,山西戎子酒庄,张裕技术公司、张裕巴保男爵酒庄、张裕瑞纳酒庄、君顶酒庄、唐庭霞露、中菲、丝路、新疆中信国安,沙城长城、烟台长城、玉川酒庄和桓仁五女山等不同产区的酒庄进行了中试试验或大生产示范应用或规模化推广,并以全套技术支持开发了塞外庄园系列产品。


目前,刘延琳团队研发的本土酵母应用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并向以黑尚莓、嘉桐等为代表的果酒行业辐射,有力带动了果酒行业的发展。


 

不止于此,这两个新菌种生产的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已批量出口至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欧洲传统葡萄酒主产国,提升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美誉度。


可以说,这次本土葡萄酒酵母的的突破性成果不只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又一个骄傲,更是我国葡萄酒产业的骄傲。它也代表中国这个新世界葡萄酒产国推动了世界葡萄酒酵母领域的车轮,成为一个时代的里程碑。

 

今日,Vinehoo君有幸采访了刘延琳教授,深入了解了本土葡萄酒酵母研发项目的相关情况和应用。


刘教授,恭喜您带领的团队实现了我国本土葡萄酒酵母从0到1的突破,可否简单介绍一下你们这个研发项目?参与研发的团队成员主要是哪些人?

刘延琳教授:直接参与的科研人员包括我们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很多届学生,其中包括60多位已经毕业了的硕博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当然我们也早已形成了核心的研发团队,这些成员包括秦义副教授、宋育阳副教授、姜娇博士、苏莹博士、赵茜茜博士和陆瑶博士等人。
▲ 刘延琳和其科研团队成员

历时22年,研发本土酿酒酵母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刘延琳教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是比较多的,体现在几大方面。首先,就是资源收集方面的困难 - 多年以来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范围、多生态、多品种、多样本、多年份的收集,所以我们为此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

第二是菌株鉴定和评价。因为样本量大,需要建立高效的鉴定和性状评价体系。具体到鉴定和评价工作,虽然做了技术与方法的系统优化,但这仍然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作量。


再者就是优良菌种的选育,酵母菌种选育的指标多达几十个,我们要在满足基本优良特性的基础上,还需要针对我国葡萄酒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我们特定产区存在的问题、原料的缺陷以及各种特定需求来针对性地进行。更上一个台阶来说的话,还需要本土酵母助推本土葡萄酒风土的表达。所以我们的目标也定得比较高,但工作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第四个难度是优良菌株的筛选。筛选的工作,我们要在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菌株的大量的小容器酿造试验,进行酒样的品质检测和感官评价。酿酒师朋友们都知道,要酿好小容器的酒,是非常考验基本功和技术细致度的,而且这些工作都需要产区、在酒厂进行。

从07年都现在,我们一直在做。宁夏御马酒庄是我们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酿酒微生物岗位在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试验站,也是我的教授工作站,通过我们多年的合作和酒庄的鼎力支持,我们获得了一系列优良菌株。其他产区也有我们的酿酒试验站,比如,山西的戎子酒庄、甘肃的夏博岚酒庄等。


第五个难度就是,如何把优选的菌株应用到酿酒的环节,我们同样要经过多年、多点、多品种的中试试验,这些试验我们都需要到产区去做,所以中试试验,我们从08年到12年,坚持了5年。

第六个难度,是酿酒工艺配套技术体系的研发。光有优良菌种也还是不够的,我们要针对运用的产区、原料的状况、酒厂的设备条件等等,进行酿酒工艺技术配套,而且要把产区做完整,需要陈酿的酒款,也要完成陈酿。同时也要做陈酿潜力的评价。

相比进口的海外酿酒酵母,本土酵母的优势是什么?(是否存在价格方面的优势?)

刘延琳教授:在试验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对标的是国际主流、高端产品。所以我们获得的结果,除了整体上至少保持持平的质量水准外,我们要求在一些针对性的特性和特色风味的展现方面有本土酵母的特色,这应该是我们的突出优势之一。

葡萄酒的世界是丰富多样的世界,不同酵母对产区葡萄酒风土的表达是存在差异的。我们期望本土酵母在产区葡萄酒质量风格固化和塑造以及多样化表达方面,能有更大的价值体现。


价格的优势应该是有的,特别是大公司的集中采购。但我们的产品首先是要以优良质量和突出特点获得用户的认可。价格问题是生产方和经销方的事情,我想他们会有更为长远的规划,我国葡萄酒产业也会越来越受益于我国本土酵母的大力发展。

贵校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加大这个项目的研发吗?你们的项目目标是什么?我国的葡萄酒产业是否有望实现百分之百的本土酵母?
 
刘延琳教授:当然会继续项目的研发。

我们的目标是针对我国葡萄酒各产区存在的不同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工艺配套技术体系,获得优质产品,表达和固化产区风土,提升中国葡萄酒的质量,即“中国风土,世界品质”。 

我们的产品都是被用在高端产品的发酵,所以我们对质量的要求分几个层次: 第一个是:无论什么级别和价位,必须纯净、愉悦,消费者喜闻乐见,行家认可;第二个层次是需要有产区和品种特点。例如,有一定质量层次和复杂度,有酒庄酒的特征。


第三个层次则是能表达产区葡萄酒的风土特征。第四个要求是需要产品有个性,有独特的风格,能体现酒庄酒的酿酒哲学或者酿酒师的独特追求与个人魅力。

葡萄酒是多样性最突出的一类产品。未来行业内是否会实现100%的本土酵母,这取决于酿酒师与生产者的选择。我觉得理想和谐的状态就是多元化并存。

请教一个初级问题,国外的酿酒酒庄是否使用的都是他们本土的酿酒酵母?
 
刘延琳教授:国外的酒庄主要使用世界几大酵母公司的产品,这些酵母大多由很多不同的科研院所研发,所以来源很广。现在欧洲各葡萄酒主产国都很重视他们本土酵母的研发。

当然也有一些百年酒庄可以不用再另外专门接种酵母,因为经过长期的选择,他们的优势酵母已经在发酵环境中广泛存在,并成为优势菌群,起到了固化和加强酒款风格的作用。


科研成果的落地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难题,请问这项研发成果是如何在国内实现的规模化生产?
 
刘延琳教授:2008年我们通过扩大培养的方式在宁夏大学教育部葡萄酒研发中心做了3-5吨的试验,获得了葡萄酒的产品。之后继续在其他不同产区的酒庄和不同品种进行中试,扩培在酒厂的操作还是不太方便,但是我们获得了达到预期水准的葡萄酒产品。
 
2013年,通过和安琪酵母的合作,CEC系列从个菌种通过了中试放大前的各种测试,进入中试生产,获得了可以满足国内需求的活性干酵母。
 
从此以后,推广的节奏就快了很多。目前已经做到葡萄酒产区全覆盖(超30个省区),用户达千余家。所以说,其实已经进行了近10年的规模化产业应用,实现进口替代30%。
国内的葡萄酒生产商在哪里可以买到您团队研发的本土酵母?

刘延琳教授:上海鼎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我们研发和本土酵母的独家代理商。

微博评论

用户评论

  • 周热门
  • 月热门

分享长微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二维码由 Jiathis 提供

分享长微博
返回... 打开微信,点击界面右上角魔术棒,选择“扫一扫”,手机上打开后点击右上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