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酒品尝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波尔多期酒周期间,我们经常提到酒庄为了提前售酒而不惜让大家品尝尚未成型的酒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可是这种不负责任也体现在一些记者身上,凭着他们对酒或多或少的认知,顶着自封的“专家”头衔,在大环境的驱使下,成为不负责任的酒庄的帮凶。
从经济角度来说,媒体不参与期酒品尝是不可能的。公众需要信息,媒体需要盈利再加上顶级名庄通过期酒销售这一模式的根深蒂固,杯葛期酒根本是不现实的。然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严格规定品尝期酒及公布分数的规则,我认为最公平的做法仍然是对具有可比性的葡萄酒进行盲品(遮盖酒标)比较。
何谓具有可比性?可比性是指产自同一产区,或者葡萄品种相近并且熟化程度一致。新橡木中各种成分逐渐融入葡萄酒中,赋予其不同的味觉及触觉感受,因此,刚进入橡木桶陈酿的新酒头几个月的演变尤为频繁。更加重要的是,压榨酒(在葡萄酒酒精发酵结束后通过压榨酒渣而获得的酒)的加入会彻底改变葡萄酒的结构感,进而决定其最终的酒体。在波尔多,压榨酒可占当年总产量的10%。
并非所有的期酒样酒都含有压榨酒,一款不含压榨酒的样酒与其他样酒比起来,酒体会稍显单薄,有可能因此被评低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品尝前应当要求酒庄提供成品酒,如果不是成品酒的话,酒庄应当事先说明,同时,媒体也有责任向公众传达这一关键的信息。如果记者拒绝接受盲品,或者更愿意当着庄主的面在酒庄品酒,又或者情愿在家品尝那些酒庄为他个人准备的样酒,他也必须加以说明。
此外,如何评分也是一个问题。拒绝打分是很难的。当一款酒上市时,公众需要一个参照标准来帮助他们决定是否购买,分数便是一个最通用的标准。对那些才刚进入橡木桶陈酿的酒样该如何评分?最理想的情况下,一个至少能做到评语精确的酒评人把他尝到的所有酒样按等级归类(优异、优良、良好、中等或者令人失望的)就足够了。我们可以把相近等级的酒归为一类,但要把同类下的所有酒进一步排名,在这个阶段根本是不可能的。
然而媒体间的竞争意识导致了一些很荒谬的评分:要么每款酒的打分都精确到一分两分,要么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别极其微小,使得很多家名庄各年份的分数都差不多,这样的评分毫无意义也不具备可信度。另外,究竟什么时候宣布评语和评分呢?这一点上,我的很多同行都急不可耐,这头刚尝完一款酒那头就立即给出一个所谓公平的分数,要知道,仅凭一个酒样就打分是很不负责任的。只有在品尝完全部有可比性的葡萄酒,对这些酒在该年份的整体水平有了一个了解以后,我们才有可能给各款葡萄酒一个准确的定位。
现在一边品酒一边在网络上公布分数的做法越来越普遍,人人都想赶在别人之前爆料。这种做法使我们的行业受到了质疑,我建议公众不要轻易相信这些含糊其辞信心不足的草率评论。至于那些缺乏责任心的酒评人,尝完一款立即打分的记者,又或者是远坐家中只根据“门徒”的汇报便敢把一众佳酿贬得一钱不值的酒评人,就更不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