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斛网首页 > 葡萄酒百科全书

西方红酒文化中的婚俗与继承制度

来源 :芬德葡萄酒博客 作者 :李杏林 浏览量:36552
37

关注和探索葡萄酒背后的经济与政治制度、风俗文化等知识是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从中我们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在一些传统产葡萄酒的国家和地区,为什么葡萄酒成为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为什么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长盛而不衰,为什么至今仍有其生命力,至于葡萄栽培的改良,酿酒技术的改进,品酒礼仪的考究典雅,应该都是以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保护保障,及其风俗文化的促进为幕后推动力的。这就是“棋在局外”的意思吧。

在所有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中,财产制度是最根本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基础性制度。在农耕社会乃至资本主义社会,土地流转继承制度又是财产制度中的核心制度。联系到我们关注的葡萄酒产业,为保护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它的螺旋式向上发展,必须有一种保证葡萄园归属稳定的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使其不应经常性地受到变革与变更的冲击,影响葡萄品种的改良,风土条件的稳定,酿造技术的适应自然等等。我们翻阅具有代表性的产酒国资料,比如法国,从这些历史名葡萄园的几百年发展轨迹中,寻找有关土地流转继承的蛛丝马迹,真像是胡适先生的那句名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还真能搜得一些线索。

从法国酒庄的传承看到十七世纪前后的婚俗中财产继承现象,这也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十七世纪前后,葡萄园和葡萄酒酿造已成为法国农业经济中的主要行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组成之一。葡萄园主大多是封建领主、贵族、宗教领袖(主教),他(她)们不但对土地拥有所有权,而且对土地上的劳作者拥有支配权,甚至人身支配权力。葡萄农不仅仅是职业,还是身份-社会地位、阶层的标志。葡萄园主按当时的习俗在女儿出嫁时,往往把葡萄园作为嫁妆之一赠给女儿,不只是土地,还连同土地上的雇农。这种婚俗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后才逐渐改变。

我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供酒友做为谈资。

首先从波尔多几大酒庄说起-列波尔多五大酒庄之首的拉菲园(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1670年,杰克•塞古(Jacques de seque)家族获得这块土地开始种植酿酒葡萄。1677年,杰克•塞古的母亲从娘家继承了拉图园(Chateau Latour),同时杰克•塞古还收购了木桐园(Chateau Mouton),成为十九世纪后评级中的三大顶级园的主人。可惜杰克•塞古家族没有看到这一天的到来。1784年,家族庄园拍卖易主。

波尔多梅多克二级特等园-皮琼•龙格维里•拉兰伯爵酒庄,贝纳•皮琼伯爵家族从十四世纪起就成为法国政治家族,法王路易十四的宠臣之一。 1694年,其次女杰克•弗朗克•皮琼因婚姻关系获得位于梅多克波依维克村(PAUILLAC)的一块葡萄园,1855年梅多克地区分级中,被评为二级特等园,此后物业易主,但特等园级别未变,至今仍是百大酒庄之一。
波尔多梅多克二级特等园-蒙特鲁斯(Chateau Montrose),1855年评为二级特等园,座落在梅多克圣•艾特菲村(Saiant–EstepHe),1887年这个酒园由贺斯坦(Hostein)购得,1896年,贺斯坦将酒园赠给女儿,成为路易斯•维多利•夏蒙鲁(Louis Victor Charmolue)家族的物业。此园的物业几经易主,但评级仍列二级特等至今。

波尔多五大酒之一,奥比昂(Chateau Haut-Brion),位于波尔多格位芙•帕萨克•朗哥兰(Pessac-Leognan Graves)始建于十四世纪,1529年,庞塔克(Jean de Pontac )娶里邦市(Libourne)市长女儿贝隆(Jeanne de Bellon)为妻,本园作为嫁妆归入庞塔克家族。今日仍使用的Haut-Brion酒标是庞塔克家族在1550年注册的,1749年,本园又因婚姻关系传给了玛歌酒庄的福敏(de Famd)。200年后,1975年园主,美国金融家族、外交家道格拉斯之女琼安(Joan)继承了这份祖业。从1663年法国历史上著名酒评家萨穆尔• 皮伊的盛赞,到1855年的评为一级特等,1953年格拉芙地区的第一次评级中评为一级,四个世纪之久,品质称霸不败,确是了不起。

波尔多红酒之王帕丘斯(Petrus )的邻居,历史悠久的拉弗尔(Chateau Laflear)堡,因所在的波美候地区未评级,但该园早在1893年就已列为波美候葡萄园的三甲这首。19世纪转到葛列路家族之手,葛列路•享利 (Greloud henri)去世后,拉弗尔园由享利之弟艾米尔的女儿继承,即转到了女婿安迪•罗宾(Andy Robin)名下,安迪•罗宾去世,拉弗尔园转至他二个女儿名下,1985年,安迪•罗宾的外甥杰克•吉劳德(Jacques Guinaudeau)继承了拉弗尔园。至今,拉费尔园仍是深得帕丘斯成功秘诀,名列世界百大的酒庄。
现今由波尔多五大酒庄之首的拉菲特园(Chateau Lafite-Rothschild)主人经营之黎凡奇堡酒庄(Chateau L’Evangile)创建于17世纪,1862年,肖伯朗(Chaperon)家族购得该园,肖伯朗去世,其女儿马达明(Madame)将此园作为嫁妆带入夫家-杜卡斯家族(Ducasse)。该园每公顷产酒量控制很低,品质上乘,为世人列为世界百大之一。

波尔多八大酒庄之一,座落在波尔多圣•艾美浓(Saint-Emilion)地区的欧颂酒庄(Chateau Ausone)。创建于18世纪初。18世纪中叶,转归卡特纳亲戚拉法古(Lafargue)家族,1891年,拉法古家族的女儿出嫁,将该园作嫁妆转入杜波•夏隆(Dubois Challon)家族名下,后来,沃潜(Vauthier)成为杜波•夏隆家的女婿,该园的股份由杜波•夏隆家族,沃潜家族中的亚莱•沃潜(Alain Vauthier)和凯萨琳(Catherine)兄妹各持一半,这又是一桩因婚姻关系继承的酒园,其酒品质量一直为世间称道,是世界公认的波尔多八大酒庄之一,多年被列入世界百大葡萄酒庄之中。

同座落于圣•艾美浓(Suiut-Emillion),并同被评为圣•艾美浓地区第一特等A级(该地区只有两家A级),与欧颂酒庄齐名的是白马酒庄(Chateau Cheval Blanc),从1830年开始,成为独立的葡萄园生产酒。在其历史上也发生过因婚姻关系,产权转承故事。1830年,杜卡斯(Ducasse)家族从菲吉(Chateau Figcac)购入16.3公顷的葡萄园,在1832-1838年间三次扩大,成今天的36.8公顷的白马园。1852年,杜卡斯将该园作为女儿的嫁妆归到女婿劳斯卡•福库德之重孙女的丈夫,波尔多大学校长杰克•埃希拉(Jacques Hebrard)担任。正是这一杜卡斯家族,也曾于十九世纪末从妻子手中得到她的嫁妆-位于庞美洛的黎凡奇(Chateau L’Evangile)园。

以生产神奇贵腐酒而扬名世界的伊干酒庄(Chateau D’Yquem),其历史可远溯1152年,1593年归当时的波尔多市市长罗杰(Roger de Sanvage)家族名下,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在担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时盛赞伊干酒庄的甜白酒,并选购了250瓶1784年的酒,使该酒庄名杨海外。1785年,罗杰家族中最后一个成员约瑟芬(Francoise-Josephine d Sauvage)女士嫁给了萨鲁克斯(Louis-Amedee de Lur Saluces),该园成为萨鲁克斯家族的财产。直到2003年,最后一个家族成员亚历山大伯爵(Comte Alexan de LurSaluces )退休。1847,伊干酒庄,首次掌握了利用葡萄贵腐霉菌的技术,酿出神奇的贵腐酒。该园使波尔多苏甸地区(Santernes-Barzac)为世间称道。

同坐落于巴扎克-苏甸区(Sauternes-Barzac)同是第一级特等的苏特劳夫人珍藏级酒(Chateau Suduiraut,Cremede Tete-Curee Madame)(1855年官方评为一级特等)。原为巴莱斯•苏特劳伯爵(Blaise de Suduraut)所建,18世纪末,因婚姻关系归入杜罗(du Roy)家族。至今列入世界百大葡萄酒之列。

今日属于“天下第一酒”罗曼尼-康帝酒庄商社(Societe Civile du Domaiue De La Romanee-Couti)拉•塔希园(La Tache),17世纪中叶与康帝园同属克伦堡家族,1760年,路易斯•弗朗哥•康帝伯爵以十倍于市场价的天价拍得康帝园,而拉•塔奇园则被勃艮地贵族比威(Joly de Bevy)家族揽入旗下,二园从此分开了。1800年拉•塔奇园被巴恩勒(Nicolais-Ciallau me Basire)家族购得。巴恩勒去世后,其女儿卡莱诺•科希儿(Claire-cecile)继承本园。卡莱诺•科希儿后来嫁给罗曼尼园(La Romanee)园主里杰•贝奈(Louise Liger-Bedair)将军,而拉•塔希园也做为嫁妆归入贝奈将军家族。140年后,几经周折,又归入康帝主希洛希家族。拉•塔希与康帝园又归同一主人了。是一个女人的婚姻,成就了今日的康帝酒庄商社,也成就了又一个世界百大酒庄。

勃艮地地区夜坡,又一特级园-大街园(La Grande Rue),位于沃恩-罗曼尼村(Vosne Romanee)、夹在著名的罗曼尼•康帝园与拉塔希园中间,酒界声誉悠久良好,为弗朗哥•拉马歇(Domaine Francois Lamarche)酒庄独家所有。这是庄主享利•拉马歇(Henri Lamarche)在1933年结婚时其太太玛丽•芭兰诗(Marie-Blanche)带来的嫁妆。也是他家第一个葡萄园。享利是个非常“抠门儿”的人,1937年,官方在评定本地区酒园等级时,他认为大街园若晋升特级园会增加税赋负担,他因此放弃了这个机会仍维持一级园等级。直到其子继承父业,于 1991年才被子官方评定为特级园,挤进勃艮地顶级佳酿之列,也就是晋升世界顶级酒之列了。

勃艮地地区特级园中最早提倡用机械化和新栽培技术培育葡萄的是琼•葛罗斯(Jean Gros),他所经营的瑞其堡,葛罗斯兄妹园(Richebourg Gros Frer et Soeur)为世人称道,口碑极佳。他的改良技术也受到沃恩•罗曼尼村人仿效。这个家族的先辈于1830年为迎娶沃恩•罗曼尼村的马达米•拉图(Madame Latour)把家安在此村,创建了葛罗斯酒庄。
位于香波洛木西尼镇(Chambolle-Musigny)的木西尼园,乔治•沃古(Musigny Georges de vogue)

家族从1450年起,就居住在香波洛木西尼镇。这个家族的葡萄酒生产一直到一座建于十五世纪的古堡中。据家族文献记载,1766年,乔治•沃古家族因婚姻关系而获得7.25公顷的木西尼园,品质一种及得到宫廷贵胄好评,二十世纪勃艮地夜坡评级开始,木西尼园被评为特级园,乔治•沃古伯爵酒庄的木西尼酒源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并归功于家族传统。1985年传到家族后裔唯一女性-伊丽莎白夫人,她延请名师精耕细作,坚持低产量策略,手工采摘,用50 年以上老株所结的葡萄酿成木西尼酒,酒标上会印上“老树精酿(Vieilles Vignes)”的字样。

位于阿尔萨斯地区杰贝沙尔园(ClosJebsal)有一个生产优质干白葡萄酒的酒庄,名叫珍德汉贝酒庄(Domaine Zind-Hambrecht),是由阿尔萨斯地区最早(1620年)从事葡萄酒事业的家族后人,莱欧纳德•汉贝(Leonacd Hambrecht)与妻子盖芸•珍德(Genvieve Zind)于1959年创立,该酒庄在阿尔萨斯地区有8个以上的在法国都算得上最好的葡萄园,这些园都是由两夫妇原来各自拥有的珍德园(Zind)和汉贝园(Hambrecht)合并而成,总面积40公顷。其中杰贝沙尔园面积只有1.3公顷。每次只生产800瓶,品质优异,当然价格也贵了。

占法国外销香槟酒三成的香槟酒第一酒厂-酪悦香槟酒庄(Moet et Chandon)的200多年历史,有过两次联姻关系促进了酒庄的进步和发展。第一次发生在十八世纪,拿破仑一世时代,十五世纪的法国贵族琼•酪悦(Jean Moet)和尼古拉斯(Nicolas)开始,创建家族酿酒业。十八世纪初,家族成员克劳得•酪悦(Clnad Moet)建立香槟厂,其孙琼•雷姆•酪悦(Jean-Remy Moet)年青时与拿破仑将军交往密切,其生产的香槟酒也成为拿破仑将军的最爱,既是后来的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琼•雷姆•酪悦去世,他的儿子维克多•酪悦(Victor Moet)和女婿香槟(P.G.Chandon)继承了他的遗产,酒厂的名字由两个继承人的名字改为酪悦香槟酒庄(Moet et Chandon)。第二次联姻故事发生在1927年。当地美恩耶葡萄园(Mercier)庄主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酪悦香槟酒庄的少庄主。并把自己拥有的唐•佩里农注册商标作为女儿的嫁妆,带到了酪悦家族中。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始,酪悦香槟酒庄开始在葡萄最好的年份生产唐•佩里农香槟酒,首次上市的年份是 1935年、1936年,首批试销到纽约100箱一炮打红,炸开了美国上流社会市场。被誉为“香槟王”的唐•佩里农香槟酒与法国婚俗文化的贡献不可低估。

意大利葡萄酒文化历史比法国更加悠长,甚至可以说是法国酒文化的老师也不为过。至今意大利葡萄酒产量仍是世界第一。据说意大利葡萄园和酒庄有百万之众。数量如此之巨,无疑与葡萄酒产业是以小农户生产方式与大工业生产方式并存的产业模式有关,同时也与产业模式背后的土地制度有关。与法国一样,这种财产-土地制度中的流转继承制度也与婚俗习惯有关。

2005年,《葡萄酒观察》杂志了发表了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12种红葡萄酒。比昂狄•山蒂珍藏酒是意大利唯一入选的红酒。正是这款酒的酿造者-比昂狄•山蒂园(Biondi Santi)也有一桩联姻故事促进了酒园的发展。

该园位于意大利托斯卡那州蒙塔齐诺地区(Montalcion Tuscany)历史名城佛罗伦萨(Florence)附近。十九世纪初,山蒂家族(Santi)在此开辟葡萄园酿酒。1840年,老山蒂把女儿卡特里莱 •山蒂(Caterina Santi)嫁给邻园比昂狄(Biondi)家族的少庄主,并将一块各为乐楚斯(Lechiuse)的葡萄园作为嫁妆带给了比昂狄家族。婚后,比昂狄家族将两个葡萄园合并为比昂狄•山蒂园。1986年,这个家族的女性后裔菲里拉(Fiorella)去世,酒园由她的女儿和女婿自己经营。一次联姻造就了一间历史名庄,百年后仍影响着葡萄酒界。
以上资料大都来自著名企业家、红酒收藏家熊建明先生的《世界百大珍稀葡萄酒鉴赏》一书,很值得酒友们看一看。
从上述十七家各园历史中,我们看到法国等欧洲国家,几百年来为保障葡萄园的长远发展,是以婚俗来补充土地流转继承的财产私有制度的,它有力地保证了葡萄园所有权和经营权在家族中的延续,从而保证了产业的发展。

我日前还看不到那个时代关于土地继承的其他资料,留待以后再寻找,并望有兴趣的酒友同行。

发表评论

杂谈 Authority s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