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斛网首页 > 葡萄酒百科全书

柏图斯酿酒师眼中的中国葡萄酒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洪宇 浏览量:25594
37

本文节选自《让·克劳德·柏图的杯酒迷思 》

要成为世界级名酒,一定要拥有伦敦、纽约的市场,而要成为世界一流的极品,一定要得到“两宫”-白金汉宫和白宫的青睐,这是从上世纪就在酒业内流传的规则。上世纪40年代初,柏图斯酒庄出品的美酒成为上流社会的标志,价格也是波尔多葡萄酒中最贵的。

Jean-claude Berrouet就是柏图斯酒庄原总酿酒师,从1962年就开始在柏图斯酒庄担任总酿酒师,工作的45年时间里,酿造了45个不同年份的葡萄酒,波尔多从1962年开始的所有年份,他都了如指掌,甚至还记得每个年份的气候、葡萄质量等细琐的信息。

在他看来,最近十多年来,亚洲地区已经成为葡萄酒新的高地,消费量急升,葡萄酒文化越来越流行。他发现了很多中西葡萄酒文化有趣的差异。

中国葡萄酒应有自信

其实中国也有悠久的葡萄酒传统,比如唐代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在清末也曾有辉煌的酒厂,但最终都陆续衰落,导致了中国葡萄酒文化的断层。

一个令人尴尬的现状是:中国葡萄酒产量的统计数字如同进口酒的真实来源一样,都令人捉摸不透。尽管中国内地葡萄酒的出口地从未远于香港和澳门,却马上就要进入世界10大葡萄酒生产国的行列。

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所更表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葡萄酒市场,预计2011年会有10亿瓶以上的消费量。

没错,中国目前已有400多家酒厂,雨后春笋般的葡萄酒庄遍布全国各地,它们绝大多数都是欧式建筑风格,并冠之以欧式名称,看上去总有着若有似无的欧洲“血统”。让·克劳德·柏图认为,这一切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却显得底气不足,“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传统。抛弃传统、就会丧失文化特质,葡萄酒也是如此。”中国葡萄酒的驯化、栽培与酿酒历史悠久,这是中国葡萄酒安身立命的根基,也是在世界葡萄酒市场以及多元酒文化激荡的环境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让·克劳德·柏图觉得中国葡萄酒应该有自己的自信,而不是去模仿,甚至“山寨”欧洲的葡萄酒:“在国外经常有人发问‘中国也有葡萄酒吗?’事实上,中国的葡萄酒已有4500年的历史了。”

让·克劳德·柏图退休后,受聘于中国一家名为戎子酒庄的葡萄酒庄担任首席酿酒师,他更看重的是发掘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不厌其烦地谈论橡木桶,用火烤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样的酵母,而现在人们发现这些都不是好酒产生的根本。其实从酿葡萄酒的手艺来说,现在全球和欧洲没有多大区别,手艺和方法是可以跨国界流动的,“但是土地和气候你带不走。”让·克劳德·柏图认为中国也有很好的葡萄酒产地,比如山西、甘肃,这些地方本土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也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喝葡萄酒的三种中国人

尽管如此,中国产的葡萄酒与欧洲葡萄酒仍有着本质的区别。欧洲的酒很多是用来收藏的,中国产的酒就是用来即刻消费的。“但中国消费者的确是在日渐偏好葡萄酒,并且基本上多用来搭配中国菜式,所以,希望能够买到价格适合、又适于搭配中国菜的葡萄酒成为主力消费群体的目标。”让·克劳德·柏图说,这也是国际葡萄酒界的共识,他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

葡萄酒评论家克兰雷曾将中国的葡萄酒爱好者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那些对世界充满好奇,想了解更多生活方式的人们,他们未必是富豪,但有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并愿意花钱提升生活品质。另一种人是新贵,购买昂贵的葡萄酒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社交展示。最后一类人是超级品鉴者,这些葡萄酒爱好者数量很少,他们把葡萄酒当做大自然的礼物,痴迷于此,而且他们多半还是美食家,甚至一部分人将此爱好发展成终生职业。

这样的划分或许会提出一个疑问,那就是在中国,消费葡萄酒到底是出于喜欢,还是追赶潮流?到底会有多少人成为稳固的长期消费者呢?

这个问题像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力一样令人费解,但好在只要有消费,谁又在乎更深层的因由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红酒呢?需求还大得很!

买个酒庄来投资也已成为眼下富豪们时尚的新玩法。目前的状况是,来自亚洲的购买者将会介入到世界葡萄酒市场,但到目前为止,投资数额还很小很零碎。澳大利亚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猎人谷地区已有两家企业进驻;部分台湾地区企业开始在新西兰投资,但吸引投资最多的地区还是在亚洲地区声誉颇高的法国波尔多地区。国内也开始有富豪结团去购买酒庄的股权。

但让·克劳德·柏图提醒,投资酒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需要时间和耐心,即使是在中国国内,投资酒庄也是需要大笔资金,不管怎样,建设高品质的酒庄,是中国葡萄酒从低端向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

发表评论

杂谈 Authority s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