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3-26 22:14:59 来源:暂无
作者:暂无
来源:华尔街日报 作者:Jake Lee
波尔多的葡萄酒是最好的,但也有例外的时候。
在1976年举行的一场名为“巴黎之评”的品评会上,加州葡萄酒击败了波尔多和
勃艮第最好的葡萄酒。从此之后,法国最好的葡萄酒和来自新世界的顶级佳酿之间的对抗赛一直是一项颇受欢迎并引发争议的活动。
在这些评判活动中,要对葡萄酒进行盲品,就是在不知道每个杯中样品身份的情况下对它们进行品评。然后把得分汇总整理,给每种葡萄酒一个综合评分,最终评选出优胜者。
品酒师在品酒时做笔记。现在,这些新旧世界之间的对抗赛也来到了一向最青睐法国葡萄酒的香港,向权威、历史和波尔多葡萄酒的品质发出了挑战。这也是香港巩固其作为亚洲顶级佳酿之都地位的举措之一。
在香港最近举行的一场波尔多葡萄酒对抗新西兰葡萄酒的品评大赛上,一瓶价值275港元(约合35美元)的新西兰葡萄酒位居第三,排名超过了
拉菲-罗斯柴尔德(Chateau Lafite-Rothschild,价值14,500港元)、拉图(Chateau Latour,价值9,400港元)和玛歌(Chateau Margaux,价值6,250港元)的酒,但它未能击败分列第一、第二的木桐-罗斯柴尔德(Chateau Mouton-Rothschild价值8,000港元)和红颜容(Chateau Haut-Brion,价值6,000港元)的佳酿。
此次品评会在葡萄牙餐厅Club Lusitano举行,汇集了来自香港葡萄酒行业的40位专家。居住在新加坡的葡萄酒大师丽莎•佩罗蒂-布朗(Lisa Perrotti-Brown)主持了这场由本地洋酒顾问公司Independent Wine Centre组织的活动。她说,“这种盲品可以让你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印象,而是完全专注于酒的品质和个人喜好。”
参加此次品评大赛的新西兰葡萄酒采用的葡萄和某些波尔多葡萄酒所用的红葡萄是同一个品种,这些葡萄采自吉布利特砾石区(Gimblett Gravels),这个占地800公顷的葡萄生长区位于新西兰北岛东部的霍克斯湾(Hawkes Bay)。在这片砂砾土壤上种植的第一棵葡萄仅有30年的历史,由于这个地区的夏季和秋季天气炎热,因此具有了独一无二的风土条件。
新西兰克拉吉庄园(Craggy Range)的首席酿酒师罗德•伊斯特霍普(Rod Easthope)说,“现在内行看门道的时候了。”在吉布利特砾石区葡萄种植协会(Gimblett Gravels Winegrowers Association)于新西兰和伦敦组织的类似品评活动中,这个酒庄也曾名列前茅。这些新西兰葡萄酒每瓶的价格在225港元至550港元之间;此次获得第三名的是梅森酒庄(Mission Estate)宝石级
赤霞珠美乐(Jewelstone Cabernet Merlot),每年的产量只有800箱,远远低于获得冠军头衔的木桐-罗斯柴尔德葡萄酒25,000箱的产量。
其他来自新世界的酒庄和行业协会也正在亚洲举办类似的活动,力争吸引亚洲人的味蕾,因为亚洲地区的消费者学习新事物很快,对于购买葡萄酒毫不吝啬。例如,去年10月在香港举行的全球顶级佳酿对抗赛上,来自智利的葡萄酒赢得了前六名中的五个席位,击败了法国拉菲、红颜容和意大利西施佳雅(Sassicaia)、天娜(Tignanello)等著名酒庄出产的美酒。今年5月,在一场被称为“首尔之评”的品评会上,澳大利亚葡萄酒击败了以同一品种的葡萄酿制而成的法国顶级佳酿。法国葡萄酒也并不总是输家:在本月早些时候举行的名为“香港之评”的品评会上,波尔多红酒的得分超过了葡萄牙顶级佳酿。
克拉吉庄园的伊斯特霍普说,“这些活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宣扬我们的产品。一天下来,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微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