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成日常遍地是学霸,葡萄酒行业成“内卷之王”?!
时间:2021-12-01 10:25:58 来源:暂无 作者:暂无
细数整个酒业,恐怕没有一个品类能像葡萄酒这样追求极致专业性、“内卷至死方可休”了吧?

葡萄酒从业人员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存在?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似乎是行业标配,除了国际通用的英语、掌握一门或多门小语种的人也比比皆是,在酒类同行面前,葡萄酒从业人员似乎处于鄙视链靠前的位置。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思来想去,把书柜里的葡萄酒书籍摊开放在书桌上,试图从书本里寻找答案,结果发现每一页上都写满“内卷”两个字。

细数整个酒业,恐怕没有一个品类能像葡萄酒这样追求极致专业性、“内卷至死方可休”了吧?

 

01

全员“学霸”,知识要硬核!

 

如果把行业所有酒类放在一起对比,不管是教育还是专业培训认证的数量和质量,葡萄酒绝对是一骑绝尘,整个行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对于从业者的行业素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也导致,酒圈里的专家、大师、酿酒师、侍酒师、出口商或进口商、经销商及市场端的销售人员,都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世界葡萄酒地图》第八版译者之一、全球第一位华人侍酒师大师吕杨曾说,“不光是葡萄酒,历史、化学、地理,你都得熟读,毕竟葡萄酒从种植、酿造到最后的品饮,都需要大量的知识去支撑。”

说得更直白点,在葡萄酒圈基本只会遇到两种人。

一类是有葡萄酒通识教育背景的人,如在西北农大、波尔多二大葡萄酒学院、勃艮第大学葡萄酒学院等国内外葡萄酒殿堂学习的人才;另一类是后期进入葡萄酒行业、通过培训课程或深度学习手持骑士勋章、讲师认证、侍酒师认证、WSET等多个专业认证的从业者。

而大部分第一类人才在通识教育阶段及进入行业后,也会通过学习考证逐渐走向第二类。

认证内卷有多严重呢?举一个夸张点的例子,葡萄酒教育培训机构和全民教育课外辅导班一样普遍,并且受到从业者的追捧。

▲ 11月15日,酒云公社上的一则留言,读来令人唏嘘

就以WSET为例,在2018/19年度,WSET在国内的报考人数为18206人,而在2019/20学年,全球共有近10万人报考,报考人数排名前三的市场仍然是美国、英国和中国内地。

从某种意义上看,证书的等级变相反应了从业者的理论知识与品评能力的水平。

 

02

葡萄酒行业的“准入门槛:WSET2级及同等水平认证?

 

因此,业内各个岗位的基础招聘条件里提出的“有一定葡萄酒专业知识”,也可以变相看作是“从业者专业水平达到WSET 2级认证(或同等水平)及以上”。

WSET2级及同等水平认证,对于在酒圈沉浮多年的老手而言,这一水平堪堪才到葡萄酒行业的“准入门槛”,放在葡萄酒行业几乎是人手一张。如果想要成为行业的专家,从业者还可以继续深造三级、四级甚至是MW。

与此同时,业内一众成熟优质的企业也都在致力于打造人才蓄水池,通过培养优质人才将知识和经验可持续地传递。比如在春糖出圈的泸州老窖进口酒,有业内人士深扒这家公司,发现不同于其他白酒企业入局葡萄酒行业,泸州老窖进口酒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供应链体系都处于很高的专业水平。

就职于泸州老窖进口酒的资深讲师徐诗潇,是业内少见的葡萄酒与白酒专业的双料讲师,不仅同时教授葡萄酒、白酒、烈酒等课程,还在全国20余个分点授课。

泸州老窖优选公司酒类教育负责人徐诗潇

当然,因为葡萄酒行业相关资格认证众多,除了我们熟知的国家品酒师、WSET、MW、ISG、CMS等证书认证外,还有各个国家侍酒师协会提供的相关侍酒师认证、全球各大产区协会开发的产区推广课程等等。虽然不一定要一直考取证书,但丰富多样的课程与培训,终其一生都是从业者了解葡萄酒世界的窗口。

 

03

专业,是专业者的“通行证”

 

上述提到所有葡萄酒教育,只为一个目标,就是培养更为专业的人才。

作为舶来品,葡萄酒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始终蒙着一层面纱,看不透、摸不到。而行业的从业者,就是消费者的“引路人”,把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体系,转化为消费者听得懂的语言,帮助消费者认识葡萄酒的魅力。

从事葡萄酒种植、酿造的酿酒师,是葡萄酒质量的第一把控人。从业者基本都是从大学开始便接触专业系统的学习,攻读葡萄酒相关学位,不仅知识体系牢固,对葡萄田土壤环境、葡萄生长阶段及情况清晰掌握,还要能耐得住艰苦的工作条件,扛得住风吹日晒、能奔波与葡萄田与酿酒车间。

作为进口商,不仅要有强势的供应链体系,也要成为“营销专家”。这既要求进口商专业知识过硬,了解不同国家的葡萄酒文化与知识,有一定水平的品鉴与产品挑选能力,还要求进口商深谙营销法则,让品牌与产品出圈。

就拿春糖期间赤琥力压新旧世界赤霞珠名庄摘得赤霞珠之巅盲品挑战赛桂冠举例,一方面,评委打出的高分不仅是对赤琥品质的认可,也从侧面反映泸州老窖进口酒选品能力过硬,而另一方面,这场名庄盲品挑战赛在春糖期间成为热议的话题,把赤琥一举推到了行业与市场一线,出圈之后的赤琥,全系列产品国内库存仅5个月内便已售罄断货。

作为经销商或者销售人员,则是在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看重品鉴能力与表达。他们既要通过专业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专业形象,又要通过简单明了的沟通,教会消费者基础的葡萄酒选品与品鉴方式。

可以说,每一个岗位的从业者都在各司其职,只为让消费者品尝到一瓶好酒。

更值得注意的是,葡萄酒行业的多数岗位都会要求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一方面,是葡萄酒产业形式、结构和相关知识内容在国外有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体系,国内从业者如果想要深造学习,必须要跨过语言关。

另一方面,是随着葡萄酒产业进出口的发展,国内的出口商、进口商、海外品牌驻中国办事处、相关公关公司工作人员都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与国外酒庄工作人员及从业者进行高效沟通。

一杯葡萄酒,内有大乾坤。虽然葡萄酒已经在中国市场有一定的发展,但葡萄酒文化的普及程度远没有跟上节奏,葡萄酒文化的本土化仍在探索之中。尤其是在万物互联,电商、直播快速增长的今天,对于葡萄酒从业者而言有了更多的从业要求,但如果想要向消费者讲透一杯葡萄酒的四季,专业依然是所有人的通行证。

微博评论

用户评论

  • 周热门
  • 月热门

分享长微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二维码由 Jiathis 提供

分享长微博
返回... 打开微信,点击界面右上角魔术棒,选择“扫一扫”,手机上打开后点击右上角分享